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错矢状向、垂直向颅底结构形态的特征,探讨颅底形态特征对其其错发生的影响,以对恒牙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临床诊断、矫正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2~14岁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未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男女各半)的头颅侧位片。其中安氏Ⅰ类均角患者、安氏Ⅱ1类均角型、低角型、高角型患者各20例。结果安氏Ⅱ1类后颅底长(S-Ba),前颅底长(S-N)、全颅底长(Ba-N)均大于安氏Ⅰ类具有统计学意义。安氏Ⅱ1类错与安氏Ⅰ类错相比,颅前基底角(CF-PM),颅中基底角Ba-SE-PM,后颅底平面角SBa-FH,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安氏Ⅱ1类错的颅前基底角CF-PM,后颅底平面角SBa-FH均小于安氏Ⅰ类错;安氏Ⅱ1类错的颅中基底角(Ba-SE-PM)和颅基底角(Ba-SE-FMS)均大于安氏Ⅰ类错。安氏Ⅱ1颅底角(N-S-Ba)及前颅底平面角SN-FH与安氏Ⅱ1类与安氏Ⅰ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底及颅基底形态对安氏Ⅱ1类矢状向,垂直向畸形的形成均有重要影响。矢状向主要表现在后颅底长度及前颅底的倾斜度的改变。而颅底及颅基底的角度在安氏Ⅱ1垂直向上起一定作用。
-
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大连市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