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外科Apgar评分(m SAS)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并发症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9年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因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的患者188例,分为有并发症组(n=125)和无并发症组(n=63)。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CEA、CA19-9、Bismuth-Corlett分型、术前黄疸及Alb水平、外科Apgar评分(SAS)、手术方式等。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 188例患者中125例术后出现了并发症,发生率为66. 5%。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间m SA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 685,P <0. 001)。m SAS高分组(n=1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 6%,而m SAS低分组(n=8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 6%;对并发症进一步分析显示,菌血症、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切口并发症、腹腔出血以及肝衰竭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 196、52. 245、48. 409、5. 556、11. 087、17. 772,P值均<0. 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 SAS[优势比(OR)=0. 026,95%可信区间(95%CI):0. 007~0. 099,P <0. 001)、手术方式(OR=2. 195,95%CI:1. 070~4. 500,P=0. 032)、术前黄疸水平(OR=2. 470,95%CI:1. 376~4. 434,P=0. 002)是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因素。m SAS与SAS预测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出现并发症的AUC分别为0. 830(95%CI:0. 768~0. 880)和0. 776(95%CI:0. 710~0. 834)。m SAS的最佳临界值为6. 5,敏感度为96. 6%,特异度为59. 4%,准确度为76. 6%。结论 m SAS有助于预测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