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矫正后心室收缩时间(QTc)、校正后T波峰末(Tp-Tec)间期变化,并分析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组,其中52例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观察组,78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cTnI)、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QTc、Tp-Tec间期,采用Pearson法分析QTc、Tp-Tec间期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NYHA分级Ⅲ~Ⅳ级患者多于对照组,NT-proBNP、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S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时QTc、Tp-Tec间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QTc、Tp-Tec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QTc、Tp-Tec间期与NYHA分级、NT-proBNP、cTnI均呈正相关,与LVEF、SV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c、Tp-Tec间期明显升高,且QTc、Tp-Tec间期与心功能均具有明显相关性,临床上应予以密切关注。

  • 单位
    聊城市人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