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心肌炎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张军毅; 张小建; 冯嵩; 陈晓光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42(05): 355-360.
DOI:10.15991/j.cnki.41-1361/r.2023.05.016

摘要

目的:分析总结婴儿心肌炎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整理201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婴儿心肌炎病例,分析婴儿心肌炎临床特征。结果:94例病例分成2组,≤3月龄组(A组)和3~12月龄组(B组);两组的基线资料(性别、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临床资料:A组非特异性症状发生率78.4%明显高于B组54.4%(P=0.018),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心脑综合征发生率(P>0.05)、前驱感染史(P>0.05),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功能指标及心肌酶学:A组BNP中位值1 625.5 (478.0,5 253.8)pg/mL高于B组426.0(212.5,2 345.0)pg/mL,差异具有无统计学意义(P=0.017),余CTNT、CK、CK-MB、LDH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病原学:A组EBV阳性率79.4%高于B组48.0%(P=0.004),余CMV及其他病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lter显著心律失常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lter显著心律失常类型:A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01),但B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04),余心律失常类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lter显著心律失常经治疗后改善率:A组改善率80.0%明显高于B组54.5%(P=0.032)。Holter显著心律失常明显改善病例用药分析:A组与B组两组在使用特殊药物(人免疫球蛋白、激素、抗心律失常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心肌炎在≤3月龄和3~12月龄两个阶段呈现一定差异,实验室检查中≤3月龄组BNP、EB病毒率明显高于3~12月龄组婴儿。心电方面:≤3月龄婴儿更易发生房性心律失常,而3~12月龄婴儿更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且前者的治疗效果好于后者。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