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本室町时代的五山文化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高峰,其时在中国不受重视的林希逸《老子鬳斋口义》《列子鬳斋口义》《庄子鬳斋口义》已传入日本,之后在江户时代广泛传播,成为日本学人研读老列庄的首选注本。以口语注解的《三子口义》之所以流行,既是因为在佛教衰微的背景下和儒学崛起的矛盾中提供了契机,更是在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学术思潮中,日本学术、社会发展自律的结果。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