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准噶尔盆地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感染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的组织病理与超微病理变化。方法于2011年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捕获40只实验大沙鼠,经实验室人工饲养6个月,且实验动物血清采用鼠疫菌F1抗体间接血凝法检测为阴性。鼠疫菌(编号:2504,属中世纪型)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年分离自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活体大沙鼠,其毒力测定为半数致死量(LD50)<10 CFU/ml。实验共设7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40只大沙鼠平均分到8个组。实验组大沙鼠分别接种按10倍梯度稀释成的7.4×105、7.4×106、7.4×107、7.4×108、7.4×109、7.4×1010和3.0×1011CFU/ml浓度菌液,对照组接种生理盐水,接种量均为1 ml。收集所有感染鼠疫菌大沙鼠的心脏、肝脏、脾脏和肺脏组织,分别处理后进行光学显微镜镜检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7.4×1083.0×1011CFU/ml实验组均引起大沙鼠特异性感染死亡,感染动物肝脏呈点状坏死伴脂肪变性,肝细胞核内小管增多,细胞器分布不均。脾脏淋巴组织呈反应性增生,血窦腔内可见较多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胞内可见被吞噬的细菌。心肌细胞轻度变性、横纹模糊,肌细胞核基质密度降低,肌原纤维排列松散。肺脏可见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呈Ⅰ型上皮细胞脱落。大沙鼠感染7.4×1057.4×107 CFU/ml鼠疫菌后未出现特异性感染死亡,实质器官的组织病理与超微病理相较于7.4×1083.0×1011CFU/ml组改变轻微。结论鼠疫菌可以引起大沙鼠实质器官的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发生改变;肝脏和脾脏可能是鼠疫菌感染大沙鼠的主要靶器官。
-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