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代艺术史学中以作品-观者为中心的解释取向,可称为"观者转向",其源头可追溯到李格尔的《荷兰团体肖像画》。20世纪70年代以降,传统理论遭遇新艺术史挑战,学界以李格尔为起点,就观者问题进行多维探索:在荷兰艺术研究上,阿尔珀斯认为基于"绘制地图冲动"的荷兰绘画排除了观者,宾斯托克则提出不同看法,并就伦勃朗名作的观者问题提出了新解释。在涉及现代主义绘画兴起与接受的研究中,弗雷德以作品-观者关系为主线展开历史阐释,肯普则提出了基于接受美学的视觉"空白"说。最后,斯坦伯格在对毕加索《阿维尼翁的少女》这件里程碑作品的再解释中,将理解的要点锁定于观者的身心体验。从这些研究个案可以见出,除了符号学影响之外,现代作品日益主观化的倾向推动当代艺术史写作范式与语言的转变,而李格尔这位学科创建者仍是当代学者理论探索的参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