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宋元南戏开场部分有脚色随“啰哩嗹”曲调踏场。“啰哩嗹”源自梵语四流母音■、■、■、■。四流母音因具有神秘色彩被僧侣用作咒语,后成为傀儡戏戏神咒,作为傀儡踏棚之调。傣泰民族先民金齿百夷的表演艺术“爨弄”是一种肉傀儡戏或至少包含肉傀儡表演,最主要特征是踏爨,即模仿傀儡舞步。爨弄传入中原后被称为“院本”,四流母音被音译为“啰哩嗹”。早期院本作为正戏文演出前的开场戏,肉傀儡表演随院本进入南戏开场部分,“啰哩嗹”成为南戏开场脚色踏场之调。文人剧作家参与南戏创作后清除了开场演出的祭祀成分,“踏场数调”遂从文人剧作中消失,这一形式在舞台演出中留存至今。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