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试图以语言学方法、文艺学方法、认知学方法来构建翻译风格的批评路径,以此检视葛浩文翻译的《酒国》是否产生了风格的同一性。三种方法有很强的依存度和次序性:(1)语言学方法从形式入手来检验译作是否在另一套语言系统中取得形式上的对应或者同样的偏离程度;(2)文艺学方法关注这些语言形态所呈现世界的可感知性;(3)认知学方法关注这些感觉产生的原因,从更深层次解释了原作的风格能否转换到译作中来。以此关照葛浩文翻译的《酒国》,作者发现当原文不涉及历史文化时,其译文能还原原作的风格要素并能产生相近的可感知性;当原文以历史、文化、语言、文学来产生某种韵味时,译文再现能力受限,译文韵味的可感知性降低,这时译者会采取变通的办法,这些又可以通过认知学方法得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