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人群卵巢癌新发病例为52 100例/年,死亡达22 500例/年[1]。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患者就诊时多为晚期,中国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40%[2]。近年来,随着抗血管生成药物、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等靶向治疗药物的出现及相关维持治疗研究结果的公布,有效地延长了晚期患者的生存期,改变了卵巢癌的治疗策略。
-
单位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