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新生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凋亡及分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获取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并通过茜素红染色鉴定。将第3代成骨细胞接种至含不同浓度吡格列酮(0、10、20、40μmol/L)的培养基中培养。应用MTT实验检测成骨细胞活性。应用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应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和钙结节染色评估吡格列酮对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评估吡格列酮对成骨细胞内BMP-2、Runx2、OSX等成骨分化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蛋白免疫印迹评估p38和ERK1/2信号通路内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吡格列酮(0、10、20、40μmol/L)浓度的增加,各组细胞活性逐渐降低(F=282.629,P<0.01)。与空白对照组(0μmol/L)相比,经10、20μmol/L吡格列酮处理组荧光阳性成骨细胞数量减少(P<0.05)。与空白对照组及吡格列酮10μmol/L组、20μmol/L组相比,吡格列酮40μmol/L组荧光阳性成骨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随着吡格列酮(0、10、20、40μmol/L)浓度的增加,各组细胞ALP活性逐渐降低(F=64.247,P<0.01)。随着吡格列酮浓度的增加,钙化结节数量逐渐增多(F=672.644,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经10、20、40μmol/L吡格列酮处理后,细胞内BMP-2、Runx2、OS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以剂量依赖形式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经10、20、40μmol/L吡格列酮处理后,细胞内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而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各组细胞内p-JNK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调节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且p38信号通路活化和ERK1/2信号途径抑制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
单位郑州市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