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认知负荷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种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引入的,它以人类认知结构的几个方面为基础。我们对其许多特征的了解,如工作记忆、长期记忆以及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引入该理论之前几十年就已经建立了。然而,该理论对教学设计领域的影响大多只停留在教学设计建议层面。认知负荷理论假设所有的新信息首先由容量和持续时间有限的工作存储器处理,然后存储在一个无限的长期存储器中供以后使用。一旦信息存储在长期记忆中,工作记忆的容量和持续时间限制消失,改变了我们的自身能力。到20世纪90年代末,该理论收集了足够的数据来保证一个扩展的分析结果。自那以后,相关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工作。试图对过去20年的认知负荷理论进行总结,对该理论在国内数学课堂中的发展做一个归纳,并勾勒出其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