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 为DILI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住院治疗的资料完整的DILI患者202例的临床资料, 对患者性别、年龄、服用或接触的药物种类和名称、临床特征、自身抗体、肝功能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例DILI患者中, 男77例(38.1%), 女125例(61.9%), 年龄分布以 > 40~60岁(55.0%)为主。肝细胞型141例(69.8%), 胆汁淤积型27例(13.4%), 混合型34例(16.8%), 不同临床分型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活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91.43、58.65、9.25、32.69、9.56、8.19、9.40, 均P < 0.05)。202例DILI患者中, 重度肝损伤最多(40.6%), 不同临床分型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9)。引起DILI的药物种类占前3位的分别是中药[52.0%(105/202)]、抗肿瘤药[6.4%(13/202)]、抗精神病药[5.9%(12/202)]。202例DILI患者自身抗体检出率为29.7%(60/202)。结论 DILI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致病药物种类较多, 临床医师应对重点人群加强肝功能监测。混合型患者肝功能衰竭比例高, 应引起重视。DILI患者肝病相关抗体阳性时, 应高度警惕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可能。

  • 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