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于2019—2020年在焉耆盆地博湖县设置单作孜然(MC)、单作玉米(MM)、孜然||玉米(CIM)3种种植方式,测定作物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其种间互作效应指标,以明确孜然与玉米间作种植对作物产量、体系生产力及种间互作的影响。结果表明:2年试验期间间作种植下,孜然的株高、茎粗都提高,平均提高17.9%、51.5%,但玉米的株高、茎粗降低,平均降低22.7%、17.8%。间作对作物生物量影响显著,间作系统中孜然的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分别比单作系统低10.3%、23.7%,玉米的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分别比单作系统低7.3%、27.7%。间作种植下,孜然的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都显著提高,平均提高11.9%、54.5%、37.6%,玉米的单穗粒数、单穗粒重和百粒重显著降低,平均降低8.2%、12.5%、3.9%。间作系统土地当量比(LER)值均大于1.6,说明间作产量优势明显;间作系统中孜然相对竞争强度RCI_c、玉米相对竞争强度RCI_m和孜然相对于玉米的竞争力A_(cm)均小于0.00,说明两种作物之间的种内竞争高于种间竞争,同时玉米对水分、养分等产量形成相关资源的竞争力强于孜然。综上认为在新疆焉耆盆地孜然与玉米间作种植可有效提高系统生产力和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
单位新疆农垦科学院; 石河子大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