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国吴天玺元年(276)所立《天发神谶碑》自宋时碑断为三,后于清嘉庆年间遭遇火劫,原石拓本传世盖鲜,千金不易。后世金石学者及书家通过翻刻、双钩、缩摹、集联等诸多图像形式,习书入印,推动了《天发神谶碑》的流传。这些图像或与原碑有中郎虎贲之似,或为碑估射利炫人眼目,有诸多舛误。在不断的复制活动中,此碑不以石亡而泯灭世间,而是于晚清、民国时期推动了自身的经典化过程。

  • 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