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CT图像重建技术对亚厘米级肺部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 GG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4例肺GGN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GE AW 4.5图像工作站,以病灶为中心行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e reconstruction, 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容积成像法(volume rendering, VR)以及仿X线重建,记录病灶大小、病灶形态,边缘形态,内部结构,瘤肺界面等信息,对比各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各征象的检出率情况。结果在毛刺、棘突、浅分叶、空气支气管征、瘤肺界面征象中,各图像后处理技术的检出例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PR和VR对毛刺、棘突、浅分叶、空气支气管征、瘤肺界面征象检出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前病变、浸润病变和良性病变组的毛刺、棘突、浅分叶、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瘤肺界面比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毛刺、棘突、浅分叶、空气支气管征、瘤肺界面征象检出能力上有差别,MPR对毛刺、棘突、浅分叶、空气支气管征、瘤肺界面征象的检出能力优于VR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