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多次入院血压变异性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发生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患者, 使用Cox回归模型评估多次入院血压变异性指标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作用, 包括平均血压、血压标准差及血压变异系数。结果共纳入1 006例心衰患者, 平均年龄(69.3±13.5)岁, 其中411例(40.8%)为女性, 670例(66.6%)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随访1.54年(中位数)后, 全因死亡发生率为47.0%。在所有心衰患者中, 校正混杂因素后, 多次住院的入院收缩压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每增加1个标准差, 全因死亡风险可分别增加10%和11%(收缩压标准差:HR:1.10, 95%CI:1.01~1.21, P=0.029;收缩压变异系数:HR:1.11, 95%CI:1.02~1.21, P=0.017);多次住院的入院舒张压平均值每增加1个标准差, 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5%(HR:0.75, 95%CI:0.65~0.87, P<0.001)。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中, 不论是否校正混杂因素, 更大的入院收缩压、舒张压的标准差及变异系数均与更高的全因死亡风险显著相关(P≤0.049);校正混杂因素后, 收缩压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每升高1个标准差, 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8%和19%, 而舒张压标准差及变异系数每增加1个标准差, 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1%和15%。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中, 校正混杂因素后, 多次住院的入院平均收缩压越高, 全因死亡风险越低(HR:0.68, 95%CI:0.47~1.00, P=0.049)。结论在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中, 独立于单次入院血压, 多次住院的入院血压变异性指标对全因死亡风险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