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的滨水空间环境营造在于如何激发人与水的互动,提升场所的休闲体验,达到吸引人流、增加热度,最终发展旅游经济的目的。曾经的滨水空间大都依托驳岸码头承担着交通运输、促进商业贸易的主要功能。寒山寺坐落在大运河畔,比邻历史街巷,作为苏州市著名景点之一,历久不衰,曾与江枫洲一同作为苏州的水上交通门户。本研究通过对寒山寺及江枫洲区域的运河驳岸进行历史文献溯源,梳理自大运河建成以来该地区的形态变迁、功能转移和影响要素分析,探究寒山寺及江枫洲滨水驳岸空间的发展变迁历程,同一载体如何实现不同功能内涵和谐转化,为今后的以发展旅游为导向的滨水空间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