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时期,各地的文化精英阶层内出现了保护乡邦文献、编辑郡邑丛书的浪潮。丛书编辑方式主要以地方修志局、私家藏书楼、公立图书馆为文献来源,甄选稀见古籍精校精刊,单种文献出校记、序跋,丛书常另附总目,以便读者使用。编辑活动带有浓厚的地方圈层色彩,由乡绅邑豪发起并主导,通过乡绅出资或乡党募捐完成集资。民国时又出现了政府牵头组建编委会的新形式,实则是乡党关系的变体。印刷方式仍以传统雕版技术为主,进入民国后,石印、铅印等新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