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为探明吉林省水稻种植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进而明确该区域对土壤真菌及细菌多样性有重要影响的影响因子。【方法】于2018年9月采集了吉林省水稻种植区7种土壤类型的60份土壤样品,测定其化学性质和酶活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法评估土壤真菌和细菌结构与多样性,并收集各采样点的气候数据(积温、年均温度、年均降雨量和海拔),利用典型相关分析(CCA)筛选对该地区土壤微生物的有重要影响的因子。【结果】7种土壤类型中,盐碱土pH值最高,呈强碱性;暗棕壤pH值最低,呈酸性。暗棕壤的有机质和黑钙土的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土壤,草甸土的速效钾含量最高。在酶活性分析中,黑土和白浆土的脲酶含量低,草甸土、黑钙土和盐碱土的碱性磷酸酶含量较高,暗棕壤的中性磷酸酶含量最高,黑土和冲积土的酸性磷酸酶含量较高。在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中,黑土的真菌丰富度最低,盐碱土的真菌、细菌多样性均是最低。子囊菌是该区域土壤中真菌的优势菌门,粪壳菌纲是优势菌纲;绿弯菌门、变形杆菌门和放线菌门是该区域细菌的优势菌门。【结论】吉林省水稻种植区7种土壤类型的化学性质、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和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在5种化学影响因子中,pH对土壤真菌影响最大,碱解氮和pH对土壤细菌影响最大。在4种气候因素中,积温和年均温度对土壤真菌影响最大,而降雨量是土壤细菌的主要驱动因素。白浆土和黑钙土微生物特性相对较稳定,草甸土、冲积土、盐碱土和黑土微生物受环境影响较大。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