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构建垃圾处理"全链条—多主体"的分析框架,对133份地级市政府颁布的垃圾分类政策文件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各市当前普遍呈现前端分类政策趋于成熟、中端收运政策明确、末端处理政策相对滞后等特点。在不同的阶段,各主体在政策文本中的重要性不同。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元主体在前端分类阶段形成合作治理的态势;中间和末端环节以政府和企业为主,社会组织和个人则较少参与。从多元治理角度来看,应进一步加强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建立拾荒者合作组织,鼓励社会组织回收并捐赠生活用品,等。在垃圾的末端处理中,应当充分发挥不同治理主体的作用,尤其是在垃圾处理厂选址、垃圾处理方式等问题上,应当引导全社会参与,提高垃圾处理政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促进垃圾生命全链条形成闭环,助力"垃圾围城"困境的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