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波兰尼认为19世纪欧洲的大转型时代是“百年和平”的,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于“市场—社会”的双向运动。哈尔珀琳批评波兰尼忽略了阶级视角,并提出了相反的观点:19世纪战乱不断,其发展源自“对内剥削—对外扩张”的二元主义。本文从历史社会学视角探查发现:对战争概念界定的不同导致了哈尔珀琳和波兰尼不同的战争叙事;二人对资本主义的不同分析视角导致了他们对工业文明内在动力的认识差异。波兰尼并未忽略阶级,他反对绝对的经济决定论,秉持文化阶级论。虽没提出大转型的具体条件和机制,但他对市场体系内在矛盾的分析有穿透历史的现实意义。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