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国际和国内学术界,费正清的"冲击-反应"模式和施坚雅的"宏观区域理论"都有广泛影响。明清时期粤商及其所建立的岭南和全国性市场体系,都是基于中国本土的自我发展,并非费正清所言是西方对中国市场冲击的反应。作者从粤商的社会结构分析其市场行为后认为:从官商关系角度看,中央政府通过"一口通商"等优惠政策对以十三行为主的行商进行"朋友式庇护",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资源配置;而在民间贸易中,粤商的行商型"蜂窝"、会馆型"蜂窝"、商号型"蜂窝"与商户型"蜂窝"则是通过自下而上的资源配置发展商品贸易。在自上而下的"伞式"支持与自下而上的"蜂窝式"力量双重作用下,粤商建立起岭南乃至全国的市场体系,并促进了各地形成与市场体系相对应的区域与全国城市结构。
-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