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储层中广泛发育固体沥青,记录了重要的油气成藏信息。基于岩相学、反射率、激光拉曼光谱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结合构造和成藏演化史,探讨了沥青的成因、来源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指示意义。研究区三工河组储层沥青主要赋存在构造缝中,裂缝面存在弯曲变形,矿物显微构造变形明显,指示沥青形成与构造活动破坏古油藏有关。沥青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油源对比结果指示沥青主要来源于二叠系风城组和下乌尔禾组的烃源岩,具有混源成藏特征。沥青成熟度较低(等效镜质体反射率为0.62%~0.79%),且具强烈生物降解特征,说明为生物降解成因沥青,同时生物标志物指示沥青受到晚期原油充注的影响。古油藏成藏时间在中侏罗世车—莫古隆起形成初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古隆起抬升遭受强烈剥蚀,古油藏遭受破坏进而引发轻烃组分散逸,并伴随生物降解作用演化形成沥青。早白垩世,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晚期油气开始充注后,三工河组储层没有再发生强烈构造活动,随储层再次埋深和油气充注,最终形成现今油气藏。虽然研究区三工河组储层曾经历构造活动调整,但油气的再次充注使其仍成为有利的勘探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