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一、问题的提出初中数学中的许多问题常涉及点的坐标、线段的长度、角的大小(三角函数值)等相关元素的定量计算,用A表示.这些元素的确定条件是否足够,又是如何确定下来的定性分析,用B表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往往形成如图1的结构,其中C就是具体的求解方法.但在日常的解题及解题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主要的精力花在了C上,对B却不甚重视,所以经常会出现对解法的数学本质揭示得不够、解法的依据诠释得较少,从而导致了解题的盲目和解题教学的低效.结合自己的解题与教学实践,笔者发现“确定即可算”是对题目进行定性分析的高效方法.现就此谈谈一些浅显的探索与思考,与大家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