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安氏Ⅰ类错畸形平面与上气道形态功能与舌骨位置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治疗的安氏Ⅰ类错畸形患者120例,观察正畸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时上气道形态功能指标(SNA、SNB、ANB、SPPS、MPS、IPS、S-PNS、Ba-PNS)变化情况;根据平面角度(OP-SN)将患者分为A(35例,10°≤OP-SN<15°)、B(45例,15°≤OP-SN<20°)、C(40例,20°≤OP-SN<25°)3组,观察治疗3个月时3组患者睡眠指标变化[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氧减指数、平均脉率]以及平面(OP-SN)、上气道形态功能与舌骨位置(H-PS、H-VPS)变化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中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平面与上气道形态功能以及与舌骨位置的相关性。结果:正畸治疗后SNA、MPS、IPS、S-PNS、Ba-PNS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SNB、ANB、SPPS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3组不同平面中OP-SN、ANB角随平面角度升高而升高,而SNA、SNB角随平面角度升高而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P-SN与SNA、SNB呈负相关(P<0.05),与ANB呈正相关(P<0.05);SNA、SNB、ANB、SPPS、MPS、TPS上气道形态测量指标与H-PS、H-VPS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安氏I类错畸形人群平面与上气道形态功能及舌骨位置密切相关。

  • 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