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果肉颜色是猕猴桃重要的品质性状,不同果肉颜色的猕猴桃在色素成分、糖和维生素C含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为了探究猕猴桃果肉颜色形成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红肉猕猴桃‘红实2号’和黄肉猕猴桃‘金实1号’为研究对象,采用RNA-seq技术,通过分析果实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的转录组表达差异,发现编码花青素合成的Achn385311 (3GGT)基因可能是控制‘红实2号’内果皮呈红色的主效基因,‘金实1号’后期果肉呈深黄色可能与Achn158981 (GT7)、Achn150731、Achn068721 (PAO)、Achn282201 (PAO)和Achn176251 (UGT71A16)等基因有关。针对差异表达的230个猕猴桃果肉颜色相关基因,利用Premier 5.0设计出727对EST-SSR引物,以7份不同果肉颜色的猕猴桃基因组DNA为模板,随机选择112对引物进行有效性验证,筛选出了具有清晰的扩增产物的引物78对,有效扩增率为69.64%,58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频率为74.36%。本研究工作为猕猴桃果实呈色机理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