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面施氮磷肥对去顶后云南松苗木生长与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作者:王瑜; 车凤仙; 汪梦婷; 代冬霞; 方芳; 汪啟波; 颜廷雨; 陈诗; 蔡年辉; 许玉兰*
来源: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2, 56(05): 788-798.
DOI:10.16445/j.cnki.1000-2340.20220704.002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叶面施氮磷肥量对去顶后云南松苗木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旨在为去顶后云南松苗木合理施用氮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 a生云南松苗木为对象,设置氮、磷处理,去顶后进行施肥。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去顶后云南松苗木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建立不同施肥处理下苗木的异速生长方程,分析其异速生长关系。【结果】(1)不同施肥处理对去顶云南松苗木生长有显著影响。氮磷配施处理T6(N:0.4 g·株-1,P:1.6 g·株-1)利于地径、根系的生长,不同处理对苗木各部分生长响应不一样。(2)不同氮、磷对各部分生物量投资存在显著差异,均为地上部分>地下部分,T6(N:0.4 g·株-1,P:1.6 g·株-1)地上部分积累最多。从苗木生物量分配比来看,除T7(N:0.8 g·株-1,P:0 g·株-1)外,各处理均表现为萌条>根>茎>叶,T3(N:0 g·株-1,P:1.6 g·株-1)萌条、地上生物量分配比最高。(3)不同处理中各器官生物量间、各部分与单株生物量间既有异速生长现象,也有等速生长现象。(4)云南松苗木形态指标与生物量两两指标间均为显著(P<0.05)或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结论】综合分析,施肥显著促进去顶云南松苗木生长,提高苗木生物量。整体而言,施加0.4~0.8 g·株-1氮肥,1.6 g·株-1磷肥,能提高苗木生长和生物量,避免肥量过高或过低造成苗木伤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