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根据2019年泉州湾和漳江口互花米草入侵区和潜在入侵区(对照区)的现状调查结果,分析不同入侵区域互花米草的生长状况、沉积物环境和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情况,并结合历史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互花米草的入侵过程。结果表明:(1)漳江口互花米草处于高速扩张期,互花米草高潮区与红树林互相竞争,并倾向于向光滩扩张;泉州湾互花米草成片分布,2018年后扩张速率下降,处于稳定扩张期。(2)相较于对照区,互花米草入侵区的沉积物环境呈现低Eh,高总磷、总氮、硫化物和有机质含量的特性,其中全盐含量和硫化物可能因其所处的不同扩张时期而有所差异。(3)两个研究区域的入侵区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数和栖息密度均低于对照区,漳江口互花米草入侵区的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受扰动程度更深,可能与其底质环境中硫化物含量较高有关。(4)在制定保护区管理政策时应避免运动式的滩涂退养行动,并及时关注滩涂退养后的保护区管护成效。本文的结果可为预测互花米草的潜在分布区域提供科学基础,为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管控提供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