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回顾结肠镜穿孔病例, 总结临床特点及穿孔后的处理方法, 寻找手术治疗结肠镜穿孔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结肠镜检查后7 d内发生穿孔的病例, 收集其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临床信息(合并症、激素使用史、住院时间)、结肠镜相关信息(是否行治疗、是否麻醉、肠道清洁度)、穿孔相关信息(部位、诊断时间)和手术相关信息(开腹或腹腔镜、术式、术后并发症), 总结病例特征, 使用单因素分析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寻找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穿孔共14例, 穿孔发生率0.03%。穿孔大部分发生于直肠(2例)及乙状结肠(8例)。穿孔病例中12例行手术治疗, 其中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3例, 腹腔感染2例, 导管相关感染1例, 肺栓塞1例。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 术前激素使用史、非直乙部位穿孔与术后并发症有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707, P=0.01), 而即刻诊断穿孔、满意的肠道清洁度与术后并发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667, P<0.05)。结论穿孔是结肠镜检查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多数发生于直肠、乙状结肠。穿孔的处理多需外科介入, 术后引起并发症与穿孔部位、激素使用史、穿孔诊断时间及肠道清洁度显著相关。
-
单位北京协和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