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过去20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语境下,我国茶行业固有的“大师”情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头衔相结合,在推动地方茶行业相关技术操作规范化、产品品牌化、传播具象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潮州工夫茶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与当地精英的推动下,出现了以代表性非遗传承人为主体的“大师”和年轻女性为主体的职业茶艺师的分层。“大师”负责定义“传统”、制定行业规范,并设计出一套便于传播的潮州工夫茶标准操作程序,而年轻的女性学员们更多是照搬这一套“规范的传统”,在执行过程中逐渐丧失了人对技术掌握的主体性,在某种程度上也背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核心精神—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