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果说朱熹的性情论是形而上学性情模式的理学表达,牟宗三对性情关系的解读是形而上学模式的现代心学表达,那么,黄玉顺的生活儒学客观上提出了二者之外的第三种性情关系模式,在把握原始儒家的性情关系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是,生活儒学的性情论述本身也存在局限。本文在生活儒学性情论的基础上,深入考察先秦儒家生存论在性情关系方面的内涵与特质,探索它与形而上学性情思想差异的成因,指出它与海德格尔存在论的不同之处,进而深化对于原始儒学根本属性的认识。

  •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