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土壤线虫是土壤动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结构的变化能有效指示土壤环境及健康状况。本研究在吉林省黄松甸灵芝种植基地,通过采集不同连作年限(栽培初年、栽培2年、栽培3年)的灵芝栽培土壤样品,对比研究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线虫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灵芝栽培2年后土壤pH、有机质(OM)、速效磷(AP)、速效钾(AK)和氨态氮(AN)含量显著降低;灵芝连作土壤共鉴定线虫21个属,食细菌线虫和食真菌线虫类群在连作土壤中为优势类群,其丰度分别在栽培2年的表层土(1580条·100 g~(-1)干土)和栽培3年的表层土(640条·100 g~(-1)干土)达最大值,栽培2年土壤线虫总数最高(3368条·100 g~(-1)干土)显著高于栽培初年和栽培3年样地处理(P<0.05),垂直分布的线虫丰度在表层土(2686条·100 g~(-1)干土)达最大值,表层土的线虫多度显著高于中层土和底层土(P<0.05);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SR)、线虫通路指数(NCR)和线虫成熟度指数(MI)逐渐减小,优势度指数(λ)和食真菌与食细菌线虫比(F/B)逐渐增大,栽培初年的H'、SR、NCR和MI指数显著高于栽培2年和栽培3年(P<0.05);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滑刃线虫属(Aphelenchoides)、原杆属(Protorhabditis)和前矛线属(Prodorylaimus)的数量与土壤pH、速效磷(AP)和氨态氮(A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结果对丰富拓展土壤线虫的生物指示功能应用领域,以及揭示灵芝栽培过程中连作障碍的形成机制具有科学意义。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