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能CT能否替代灌注CT对晚期肝细胞癌进行功能性评价?

作者:S.Mulé; F.Pigneur; R.Quelever; A.Tenenhaus; L.Baranes; P.Richard; 郑孝飞
来源: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8, 41(04): 489.
DOI:10.19300/j.2018.e0512

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后晚期肝细胞癌(HCC)病人双能量CT(DECT)碘浓度和灌注CT参数间的相关程度。方法这项单中心研究经伦理委员会(IRB)批准,共纳入16例接受索拉非尼或放射栓塞治疗的晚期HCC病人,同时行动态灌注CT和单源、快速k V切换的多时相DECT扫描。所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测量HCC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碘浓度,以及血流量(BF)相关和血容量(BV)相关的灌注参数图。计算出碘浓度与灌注参数之间关系的混合效应模型。调整后P值(Bonferroni方法)<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CC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平均碘浓度分别为(22.7±12.7)mg/m L和(18.7±8.3)mg/m L。动脉晚期碘浓度与BV(混合效应模型F=28.52,P<0.000 1)、动脉BF(a BF,F=17.62,P<0.000 1)、肝脏灌注指数(F=28.24,P<0.000 1)、阳性强化积分(PEI,F=66.75,P<0.000 1)和平均强化斜率(F=32.96,P<0.000 1)显著相关,而门静脉期碘浓度主要与BV(F=29.68,P<0.000 1)和PEI(F=66.75,P<0.000 1)相关。结论晚期HCC病灶DECT动脉晚期碘浓度与aBF及BV均具有明显相关性,而门静脉期碘浓度主要反映BV,DECT具有同时评估形态学及灌注改变的能力。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