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今的白雾村面临着实用功能缺失和历史价值并存的尴尬境遇,更加需要卖力耕耘自身的文化土壤。白雾村也在不断开展文化自救,不但打出了"万里京运第一站"的文化品牌,还打着"发展旅游"的旗号对村子内一些代表性的建筑进行了修缮,但并没有显示出太显著的成效,深厚的文化底蕴仍处在表层的挖掘层次,难以形成有效的对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