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诊断标准对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

作者:李歆旎; 马文坤; 高程洁; 高亚洁; 金雪娟; 周翌; 沈成兴; 潘静薇*
来源: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2, 17(04): 273-277.
DOI:10.16138/j.1673-6087.2022.04.001

摘要

目的 :比较2017年美国高血压诊断标准(美国标准)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诊断标准(我国标准)在普通人群中诊断高血压患病率的差异。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5—2019年体检人群数据库中,按年龄每10岁1个分层,每层每年随机抽取20名,男女各半。调查内容包括病史,身高、体重、血压测量,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等,体检项目与内容均采用统一标准化方法。按照我国高血压定义标准[≥140/90 mmHg(1 mmHg=0.133 kPa)或正在服用降血压药物]和美国高血压定义标准(≥130/80 mmHg或正在服用降血压药物)分别计算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结果:我国标准下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7.3%(男性为29.0%、女性为25.7%),美国标准下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55.8%(男性为65.3%、女性为46.3%)。收缩压随年龄增长呈线性增加,而舒张压随年龄增长呈现倒“U”分布。按年龄不同分为20~29、30~39、40~49、50~59、60~69和70~79岁共6个年龄组,2种定义下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中50~59岁和60~69岁组2种诊断差异最大,分别增长37.0%和39.0%。各年龄组中除中国标准的60~69岁和70~79岁组以及美国标准的70~79岁组,其余各年龄组高血压患病率男性大于女性(均P<0.05)。2种诊断标准导致男性高血压的诊断率差异较大。结论:参照新版美国高血压定义,我国中青年组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升高,应尽早关注该组人群血压问题,以防代治,及早进行生活和医疗干预,降低心脑血管病风险。

  • 单位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