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盐度废水可以产生于多种途径,如沿海城市用海水冲厕产生含盐生活污水,食品加工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含盐工业污水。这些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后,会产生大量含盐污泥,污泥中的盐度给后续污泥处理增加了难度。嗜热菌预处理技术(S-TE)可以高效破解污泥絮体和微生物细胞,将其中的有机物释放到液相中,使后续处理更为高效。本文通过测定水解过程中污泥底物的胞外聚合物(EPS)和溶解性有机物(DOM)中SCOD、蛋白质和糖的浓度变化,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EEM)结合积分区域分析法(FRI)分析了底物EPS和DOM中有机物的成分及含量变化,探究了不同盐度(0.0%4.0%)的污泥经S-TE预处理后的水解效果。通过测定污泥总悬浮固体(TSS)和挥发性悬浮固体(VSS)的变化,分析了污泥的减量效果。结果表明,低盐度条件(1.0%2.0%)有利于污泥水解过程中有机物的释放;2.0%盐度条件下得到的水解液的可生化性最好;随着盐度的升高,污泥减量化效果下降。
-
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