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美学精神同源共生,一同滋养着中国公共艺术教育。具有"美善合一"属性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美学的根与源。儒家文化强调中和,追寻人格美;道家文化强调自然,追求自由美;释家文化强调心悟,追求超脱美。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生态美学观、审美意象观、审美接受观、审美感通观、艺术创造观和艺术人生观等几个层面。其是中国艺术教育的灵魂;为中国当代艺术教育确立价值导向;要转化并落实为中华美育精神。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美学精神滋养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在于:使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路径具体化、现实化,使中华美育精神得以弘扬。具体路径包括: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创建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打造展现中华美学气韵的文化艺术产品;促进"国风"文化传媒产品实现现象级传播;注重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在教育领域融合创新等。在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研究公共艺术教育,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是当下的研究趋势之一。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