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痣皮肤镜特点分析

作者:黄渊柏; 杨军; 王磊; 李中明; 张丽超; 郭娴菲; 孙杰; 朱晶; 朱麒麟; 毕鸣晔*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9, 52(11).

摘要

目的分析蓝痣皮肤镜特点。方法收集并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无锡市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确诊为蓝痣患者的临床及皮肤镜资料。卡方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65例蓝痣患者共66处皮损, 23处做了皮肤镜检查, 其中均质模式20处(87.0%), 假网状模式2处(8.7%), 脑回样结构模式1处(4.3%), 均质模式多于其他模式(χ2 = 8.79, P < 0.05)。皮肤镜下表现为单色10处(43.5%), 两色11处(47.8%), 多色2处(8.7%)。瘢痕样色素减退4处(17.4%);血管结构5处(21.7%), 其中点状血管4处(17.4%), 线状不规则血管1处(4.3%);乳头样增生2处(8.7%)。还可见皮损周围色素沉着、白色条纹、点及球、污斑、粉刺样开口各1处(4.3%)。结论蓝痣皮肤镜下以蓝色均质模式最常见, 还可见假网状模式、脑回样结构模式, 瘢痕样色素减退、多种血管形态、乳头样增生, 白色条纹、点及球、污斑、粉刺样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