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意象,在不断回响的诗学传统中,被视为诗歌创作的命门,是功能性的基本元素,也是欣赏者依恋的感性愉悦之源。它既孕生于原始诗性思维中的"立象以尽意"(《易传·系辞上》),也被定法为创作中的"窥意象而运斤"(《文心雕龙·神思》)。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后朦胧诗人指出"意象主义"问题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叙事性"概念的提出,传统的意象诗学似乎悄然退出耀眼的中心位置,进入不了诗学研究的核心语汇。意象果真陷入落伍、老套的悲哀了吗?事实是,意象仍是一些优秀诗人推进谋篇布局的关键棋子,但已经逃出了以往自动获取诗意、常识化象征的观念,而和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