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末民初时期,书法创作风尚和书学思想都出现了一种内在的嬗变与转型,其中尤以沈曾植的创作及其碑帖题跋中所寓书学观念为表征。沈曾植晚年寓居上海期间,专力于诗文创作与金石鉴藏,除承继清代金石学学术传统外,他还系统鉴藏和重估了诸多刻帖、丛帖的学术史价值。故他所倡导的碑帖互证的思想实绾和了碑学和帖学两种观念传统,代表着古代书学传统的一种逻辑完成。而其古今杂形的书体发展观念,拨正了清代金石学视野中唯北碑隶书为尊的书体认识,又蕴含着现代书学思想的历史起点。这样,从清初尚帖之雅正到清代中晚期尊碑之质朴,再到晚清民初主张碑帖融合之会通审美,清代书法思想在以沈曾植为代表的一代学人身上,完成了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辩证统一过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