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旨在探究皖南黑猪不同生长阶段粪便菌群和血清免疫指标的纵向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采集27头皖南黑猪哺乳期(20 d)、保育期(60 d)和育肥期(120 d)3个不同生长阶段的粪便及血清样本,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及血清检测技术,对皖南黑猪生长发育过程中肠道微生物与免疫指标的演替规律及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物种丰度分析显示,在门水平上共检测到22个核心菌门,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皖南黑猪的主要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检测到51个核心菌属,其中哺乳期的优势菌属为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志贺菌属(Shigella)和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保育期和育肥期均以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颤螺菌属(Oscillospira)和密螺旋体属(Treponema)为优势菌属;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皖南黑猪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随日龄增长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在保育期达到峰值,育肥期逐渐趋向稳定。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皖南黑猪保育期及育肥期肠道菌群组成相似聚在一起,而与哺乳期肠道菌群没有交叠,说明保育期与育肥期组间差异较小,哺乳期与保育期及育肥期肠道菌群组间差距较大。通过分析不同阶段特异性细菌类群的富集情况,共发现100个组间差异菌群,其中45个在哺乳期富集,34个在保育期富集,21个在育肥期富集;对丰度前30的肠道菌属与血清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中的LPS、IL-6、IgA、IgG、IgM浓度均与猪肠道菌群存在相关性。本研究可为理解猪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肠道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改善猪生长性能和健康水平的微生物技术手段提供理论参考。
-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