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动态土地利用数据,计算了1990年和2000年我国31个大城市的形状指数。结果表明,从1934年~1990年的56年间城市形状从紧凑趋于非紧凑、分散;而在1990年~2000年10年间,由于受到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增强的影响,城市形状趋于紧凑。从1934年~1974年间,在20个可比较的城市中有14个城市形状指数增加、6个城市形状指数减少。从1974年~1990年间,在22个可比较的城市中各有11个城市的形状指数增加和减少。从1990年~2000年间,31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的形状指数增加、20个城市形状指数减少。一些城市的形状指数在不同时间段变化十分剧烈。例如,兰州市是在1934年~1974年间形状指数增加最多的城市,而在1974年~1990年阶段则形状指数减少最多的城市。同样,武汉和昆明则是在1974年~1990年阶段形状指数增加量最大的城市,而在1990年~2000年阶段则是形状指数减少量最大的城市。这或许说明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有时人们还未真正认识到城市形状的重要性,往往只有当城市形状变化到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环境时,才发现形状存在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