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恶变的高危因素,建立术前恶性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予以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72例IPMN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以术后病理为标准,将患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IPMN术前恶性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使模型结果可视化。使用ROC曲线和校正曲线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和校准度。结果:72例中,恶性占31.9%(23/72)。单因素分析表明,CA19-9>27 U/m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1.81、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124、肿瘤最大径、胰管扩张和增强壁结节均与IPMN恶变显著相关(均P<0.05)。将单因素筛选出来的特征纳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CA19-9>27 U/mL(OR=5.37,P=0.063)、PLR>124(OR=10.86,P=0.008)、肿瘤最大径(OR=1.06,P=0.024)、胰管扩张(OR=6.18,P=0.020)和增强壁结节(OR=11.93,P=0.019)是IPMN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模型的ROC曲线,AUC值为0.928,敏感度100.00%,特异度79.59%。列线图预测模型显示,肿瘤最大径是预测IPMN恶变的最大贡献因子(100分),其次为增强壁结节(50分)、PLR(49分)、胰管扩张(37分)和CA19-9(34分),同时校正曲线显示该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结论:CA19-9>27 U/mL、PLR>124、肿瘤最大径、胰管扩张和增强壁结节是恶性IPM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建立的IPMN恶性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校准度,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单位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