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基陶全瓷、氧化锆全瓷及纤维桩核氧化锆冠修复对后牙体缺损患者咀嚼能力及龈沟液炎症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根管治疗后择期进行桩核修复治疗的后牙体缺损患者151例(151颗),依照接受冠修复体材质不同分为3组,即选择玻璃基陶全瓷高嵌体修复者为A组,选择氧化锆全瓷冠修复者为B组,选择纤维桩核氧化锆冠修复者为C组,经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以上病例的基线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获取三组均衡可比的基线资料,即A组为51例(51颗),B、C组各为50例(50颗)。评估3组修复后1年后的修复效果,对比3组修复前及修复1年后的咀嚼功能(咬合力、咀嚼效率)、牙周状况[牙龈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龈沟液炎症损伤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碱性磷酸酶(ALP)、前列腺素(PGE2)]水平,观察3组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的修复体完整、颜色匹配、边缘合适性、边缘着色及牙龈状况共5项内容修复合格率均显著高于B、C组(P<0.05);修复1年后,3组咬合力较修复前有显著性增强(P<0.05),咀嚼效率较修复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其中A组修复前后咬合力和咀嚼效率的差值显著大于B、C组(P<0.05),B组差值显著大于C组(P<0.05);修复1年后,3组龈沟液BI、PD、AL值较修复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但A组修复前后BI、PD、AL值差值显著小于B、C组(P<0.05),B组差值显著小于C组(P<0.05);修复1年后,3组龈沟液IL-1β、ALP、PGE2较修复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但A组修复前后龈沟液IL-1β、ALP、PGE2水平差值显著大于B、C组(P<0.05),B组差值显著大于C组(P<0.05);A组修复1年内的总并发症率分别为1.96%,显著低于B、C组的12.00%、18.00%(P<0.05)。结论:相比氧化锆全瓷及纤维桩核氧化锆冠修复,选择玻璃基陶全瓷高嵌体修复用于后牙体缺损根管治疗后,不仅能提高修复效果和咀嚼功能,还能减轻牙周组织和龈沟液炎症损伤指标,并发症少,应用安全、有效。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