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方槐花散文献分析与考证

作者:翟艳敏; 毛明强; 蒋楠; 侯金才; 郭勇; 封亮*; 贾晓斌*
来源: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 27(12): 13-23.
DOI:10.13422/j.cnki.syfjx.20210718

摘要

槐花散来源于《普济本事方》,由槐花(炒),柏叶(炼杵焙),荆芥穗及枳壳(去穰细切,麸炒黄)4味药组成,是南宋许叔微所创。目前,临床上关于槐花散及其加减方的用法用量不一,研究多体现于临床疗效方面,鲜有反映其历史沿革的综述性文献。基于此,笔者从槐花散历史沿革、药材本草考证及炮制、剂量古今折算、功效与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与考证。结果表明,槐花散由4味药组成,其组方药材及药用部位选用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品种保持一致,其中槐花选用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的干燥花及花蕾,侧柏叶选用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的干燥枝梢和叶,荆芥穗选用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的干燥花穗,枳壳选用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基本功效为清肠止血、疏风行气,主治肠风脏毒下血所致肠道疾病,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肠风下血、内痔出血、溃疡性结肠炎出血和肛裂出血等疾病。综合近年有关该方临床研究的用量,建议处方剂量按照一钱=4 g折算,处方量为槐花(炒),柏叶(烂杵焙),荆芥穗及枳壳(去穰细切,麸炒黄)各2 g,总量为8 g。通过古籍及现代文献的综合分析,可为该经典名方的临床应用、研发提供更科学的参考依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