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在国际遗产保护界的提出,正与文化同质化的担忧以及保护世界多样性的需求相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框架是否会导致文化被当作一套濒临消亡的生活方式而体制化,正是许多批评者提出的疑问。本文联系遗产抹除机制和遗产毁坏与恢复之间的创造性交互作用,回顾了体制化的文化保护办法,再以两个迥异的公共空间即新西兰国家博物馆(蒂帕帕博物馆)与巴黎的凯布朗利博物馆中的原住民身份政治为背景,对这些办法进行了检视。

  • 单位
    伦敦大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