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肝硬化死亡患者的感染特征及中医证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143例肝硬化伴或不伴感染的死亡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肝硬化病因、中医证型、实验室指标、并发症、感染部位及感染病原体等,并计算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终末期肝病血清钠模型(MELD-Na)评分。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143例患者肝硬化病因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血吸虫感染位列其后。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腹腔积液(85.31%)、原发性肝癌(57.34%)、慢加急性肝衰竭(54.55%)、急性肾损伤(50.35%)、胸腔积液(45.45%)、肝性脑病(42.66%)、门静脉血栓(39.16%)、门脉高压相关消化道出血(32.87%)等。直接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循环衰竭、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及呼吸衰竭。感染发生率为72.73%,感染部位包括肺部、腹腔、尿路、皮肤/软组织、血流等;感染组中微生物培养阳性率为36.47%,病原微生物包含细菌、真菌、支原体;检出27个多重耐药菌株,包括大肠埃希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溶血葡萄球菌(6株)等。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住院天数、胸腔积液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直接死亡原因、并发症、CTP、MELD-Na评分、理化指标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医证型虚实兼见,感染组湿热蕴结证、气滞湿阻证、肝脾血瘀证等实证比例(23.07%)明显高于非感染组(7.69%)。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终末期患者并发感染以部位多、菌种复杂、耐药率高为特征。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为主,并兼有湿热、气滞、血瘀等邪实,并发感染者湿热证明显。
-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