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刘震云善于在他的小说中塑造形形色色灵魂无处安放的孤独者形象,他总是以悲天悯人的情怀体味生存的荒诞和个体存在的孤独。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中,刘震云继续书写现代人的孤独,展现了一位农村妇女为生命尊严画圆的孤独之旅,为了争"一口气"和更正"一个名字",李雪莲把自己二十多年的青春都耗在了年复一年的上访路上,她在男权话语编织的牢笼里执拗地寻找公理,寻找被认同,寻找自己做人的尊严,然而正是这种寻找让她陷入万劫不复的孤独之境。李雪莲抗争路上的无助和孤独不仅折射出了农村女性在生育、维权和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多重弱势地位,也体现了刘震云对人类的普遍生存状态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