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9—2010年间,我国人工养殖的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和杂交鲟(hybrid sturgeon:A.baeri-A.gueldenstaedtii)暴发了细菌性疾病。患病鲟通过组织切片观察,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以及组织样品中病原菌的检测,结果显示从19条患病鲟中分离到49株分枝杆菌。病原菌经过多个保守基因的测序分析和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共发现有7种分枝杆菌,分别为龟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chelonae)、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戈登氏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gordonae)、偶发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fortuitum)、苏尔加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zulgai)、猪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porcinum)和Mycobacterium arpuense。在诊断过程中发现两种或三种分枝杆菌同时存在于同一样品中,分子生物学的诊断结果表明分枝杆菌复合感染十分常见,而海分枝杆菌是分枝杆菌复合感染中最为常见的分枝杆菌。分离的病原菌对斑马鱼的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在以上7种分枝杆菌中海分枝杆菌的毒力最强。以上结果表明海分枝杆菌是鲟分枝杆菌病的主要致病菌,分枝杆菌复合感染是鲟分枝杆菌病的主要感染形式。研究中史氏鲟和中华鲟的分枝杆菌病,以及在病鱼体内分离的猪分枝杆菌和M.arupense在国内外均尚未见报道。